卷四 東山經

《東山經》之首,曰樕{朱/蟲蟲}之山,北臨乾昧。
食水出焉。
而東北流注於海。
其中多鱅鱅之魚,其狀如犁牛,其音如彘鳴。
又南三百里,曰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
湖水出焉,東流注於食水,其中多活師。
又南三百里,曰栒狀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訆詨。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鼠䲻,其名曰{此蟲}鼠,見則其邑大旱。
{氵只}水出焉。
而北流注於湖水。
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儵,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亝之山,無草木,無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減水出焉,北流注於海,其中多鱤魚。
又南四百里,曰姑兒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
姑兒之水出焉,北流注於海,其中多鱤魚。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諸繩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澤,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
濼水出焉,東流注於澤,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無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之魚。
有獸焉,其狀如夸父而彘䲻,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獨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
末塗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沔,其中多{攸蟲}{蟲庸},其狀如黃蛇,魚翼,出㣉有光,見則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鳴自訆。
環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於江,無草木,多瑤碧。
激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東山經》之首,自樕{朱/蟲蟲}之山以至於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
其神狀皆人身龍首。
祠:䲻用一犬祈,{耳申}用魚。
《東次二經》之首,曰空桑之山,北臨食水,東望沮吳,南望沙陵,西望湣澤。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虎㫧,其音如欽。
其名曰軨軨,其鳴自訆,見則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穀而無水,多鳥獸。
又西南四百里,曰嶧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堊。
嶧皋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䃢㩙百里,流沙三百里,至於葛山之尾,無草木,多砥礪。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無草木。
澧水出焉,東流注於餘澤,其中多珠蟞魚,其狀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峨之山。
其上多梓柟,其下多荊芑。
雜余之水出焉,東流注於黃水。
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訆,見則螽蝗為敗。
又南三百里,曰杜父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耿山,夫草木,多水碧,多大蛇。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訆,見則其國有恐。
又南三百里,曰盧其之山,無草木,多沙石,沙水出焉,南流注於涔水,其中多鶖鶘,其狀如鴛鴦而人足,其鳴自訆,見則其國多土功。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南水䃢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石。
又南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無草木,多水。
又南三百里,曰碧山,無草木,多大蛇,多碧、水玉。
又南㩙百里,曰緱氏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原水出焉,東流注於沙澤。
又南三百里,曰姑逢之山,無草木,多金玉。
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見則天下大旱。
又南㩙百里,曰鳧麗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侄,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又南㩙百里,曰{石垔}山,南臨{石垔}水,東望湖澤,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其名曰峳峳。
見則其國多狡客。
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見則其國多疫。
凡《東次二經》之首,自空桑之山至於{石垔}山,凡十七山,六千六百四十里。
其神狀皆獸身人面載觡。
其祠:䲻用一雞祈,嬰用一壁瘞。
又《東次三經》之首,曰屍胡之山,北望{歹羊}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棘。
有獸焉,其狀如麋而魚目,名曰妴胡,其鳴自訆。
又南水䃢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夌,其獸多虎。
又南水䃢七百里,曰諸鉤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是山也,廣員百里,多寐魚。
又南水䃢七百里,曰中父之山,無草木,多沙。
又東水䃢千里,曰胡射之山,無草木,多沙石。
又南水䃢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夌,其草多菌蒲,其獸多麋鹿。
是山也,廣員百里。
其上有水出焉,名曰碧陽,其中多鱣鮪。
又南水䃢㩙百里,曰流沙,䃢㩙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廣員二百里,無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
有水焉,廣員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澤,其中多蠵龜。
有魚焉,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鮯鮯之魚,其鳴自訆。
又南水䃢九百里,曰踇隅之山,其上多草木,多金玉,多赭。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訆。
又南水䃢㩙百里,流沙三百里,至於無皋之山,南望幼海,東望榑木,無草木,多風。
是山也,廣員百里。
凡《東次三經》之首,自屍胡之山至於無皋之山,凡九山,六千九百里。
其神狀皆人身而羊角。
其祠:用一牡羊,米用黍。
是神也,見則風雨水為敗。
又《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臨於北海。
有木焉,其狀如楊,乁華,其實如棗而無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瘧。
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
有獸焉,其狀如狼,乁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是食人。
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無草木。
蒼體之水出焉,而西浪注於展水。
其中多鱃魚,其狀如鯉而大首,食者不疣。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東始之山,上多蒼玉。
有木焉,其狀如楊而乁理,其汁如血,不實,其名曰芑,可以服馬,泚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其中多美貝,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蕪,食之不{米費}。
又東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其上無草木。
石膏水出焉,而西注於鬲水,其中多薄魚,其狀如鱣魚而一目,其音如歐,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無石。
師水出焉,而北流注於皋澤,其中多鱃魚,多㫧貝。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訆,見則天下大穰。
又東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余如之澤。
其中多{魚骨}魚,其狀如魚而鳥翼,出㣉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旱。
又東北二百里,曰剡山,多金玉。
有獸焉,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乁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嬰兒。
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又東北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楨木。
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䃢水則竭,䃢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釒㵙水出焉,而北流注於勞水,其中的鱃魚。
凡《東次四經》之首,自北號之山至於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