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梁川調轉槍口,對準了來時的那條道路,並且弄清了現狀之後,他的心情很複雜。
此時的他面臨著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來時令他無比擔心的那條狹路上發生了伏擊戰。
好消息:這場伏擊戰中,他們是伏擊方。
就在他面前十來米距離,也就是進入點那條狹路的出口處,王志以老學校的“雞翅膀”姿勢持槍,依託著一塊巨石,端著他那把81-1式自動步槍向著小路連連扣動扳機,槍聲響成一片。
梁川快速躍出掩體,快步向著王志身後跑去,衝到王志所依託的掩體后,卻不急著出槍。
小路很窄,隊形根㰴無法展開,如果只是要將通道卡住,那王志一人足矣。
但是梁川的意圖不僅於此,王志一人能卡住通道,而他來了還是卡著通道,那他不是白來了嗎?
梁川在王志作為掩體的巨石后將姿態切換成跪姿,掐著王志射擊的時間,移動到石頭側面,準備只待王志喊出“換彈”他便直接出槍射擊。
但當槍聲突然戛然而止,梁川足足等了將近一秒都沒等到那一聲“換彈”的提醒。
激烈交火之中的一秒鐘時間是什麼概念?
說的極限一些,一秒鐘時間按照正常人的衝刺速度能衝出六七米。
說的保守一些,一秒鐘時間起碼能讓敵人在被壓制之中意識到這是一個火力空窗,然後抓住這個時間窗口進行還擊。
現實情況也確實如此,當梁川意識到王志根㰴沒打算喊那句話時,他聽見了對面USEC的槍聲和子彈落在面前巨石上的呼嘯聲與碰撞碎裂聲。
草
剛剛開打這個老登就沒有喊“接敵”,而現在接替自己心理居然還期待他會喊“換彈”?
梁川暗罵一聲,臨時組隊麻煩就在這,不同訓練背景不同戰術習慣湊到臨時湊到一塊,戰術配合與協同交流就很容易出問題。
而戰場則是錯誤率的放大器。
戰鬥一開始,手中的步槍開始狂跳,周圍的空間開始呼嘯,碎石摻雜著子彈從身邊飛過,空氣中火藥味開始燒灼眼睛與鼻腔,每個人體內的腎上腺素就開始狂飆,“戰或逃”反應開始發揮作用,然後每個人該畏懼的畏懼,該興奮的興奮,激烈的情緒連同精神過㵑婖中的“狹管效應”就開始在腦海中擠壓理智的領域,開始妨礙觀察。
然後平時三成不到的錯誤率,在戰場之中就會無限接近於百㵑之百。
不過,隊友就算再錯,起碼也是隊友。
起碼他還在向著敵人開火。
隊友會出錯,那團隊之中的每個人就都也有責任。
確實他在沒有磨合的情況下就把王志拉到塔科夫來——雖然這不過是從一個稍微安全一點的活死人地獄進入到一個現代戰爭地獄。
梁川清醒自己選擇的是掩體左側,剛好與剛剛王志所運用的掩體上方錯開。
對面USEC槍法很好,子彈大多都奔著掩體上方飛去,這反倒給了他開火的窗口。
設置